在厨房里找齐你的“食材”——创意阶段
去年我用周末时间做了款解谜游戏,主角是个会偷时间的钟表匠。当时在咖啡馆画原型图时,服务员盯着我的草稿本直笑:“你这闹钟成精了吧?”这个瞬间让我意识到,好的创意往往藏在生活褶皱里。
故事是游戏的灵魂
试着在便签纸上写二十个动词:坠落、旋转、吞噬、拼接...随机选三个组成故事核。比如我的“偷窃+倒流+遗忘”组合,最终演化成时间窃贼找回记忆的主线。
- 用三幕结构搭建骨架:普通世界→冒险召唤→最终试炼
- 在手机备忘录记下五个最近让你情绪波动的场景
- 把地铁里听到的对话片段加工成NPC台词
角色是你的“调味料”
| 核心角色 | 至少要有1个欲望和1个弱点 |
| 辅助角色 | 赋予标志性动作(比如总是摸耳垂) |
| 反派角色 | 给他安排1个能让玩家共情的动机 |
玩法是“烹饪手法”
别急着堆砌复杂机制。上周试玩某独立游戏时,发现它的核心玩法居然只是“用不同颜色的灯笼照亮对应色块”,但配合光影变化让人欲罢不能。
- 核心机制不超过3个
- 设计1个反常识操作(比如用暂停键攻击)
- 准备3个“啊哈时刻”(参考《游戏设计梦工厂》)
第二步:打开你的“创造生成器”工具箱
我测试过17款创作工具后,发现这就像选吉他——贵的未必顺手。新手建议从这些开始:
工具选型:找到趁手的锅铲
- Bitsy:像素风神器,30分钟就能出可玩demo
- Twine:文字冒险专属,支持分支剧情树
- GDevelop:可视化编程,自带物理引擎
模块化拼接:像搭积木一样简单
上周帮表弟用预设模板改了个密室逃脱:
- 在素材库拖拽房间布局
- 用逻辑线连接道具和机关
- 调整谜题顺序形成节奏起伏
第三步:小火慢炖——填充血肉的细节
有次我偷懒用了系统默认音效,测试时朋友吐槽:“开门声像放屁似的”。细节打磨才是灵魂所在。
对话设计:让NPC活起来的小窍门
- 给每个角色创建专属词库
- 加入时代梗(这合理吗?”)
- 设计3种情绪状态下的应答
场景渲染:五感联动的秘密
在森林关卡里,我这样营造氛围:

- 视觉:树影随现实时间变化
- 听觉:脚步声区分地面材质
- 触觉:震动反馈配合风吹强度
第四步:试菜与摆盘——测试与发布
记得首个测试者是我妈,她卡在教程关20分钟——原来是把跳跃键当成了退出键。这提醒我们:
找朋友当“小白鼠”
- 准备3类测试者:硬核玩家、轻度用户、完全小白
- 用手机录屏记录操作轨迹
- 收集情绪峰值时刻(哪些地方笑了/摔鼠标)
上菜姿势要帅
在itch.io发布时,我这样包装:
- 用GIF动图展示核心玩法
- 写开发者日志讲故事
- 设置秘密成就引导二刷
晨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,你保存最后一行代码。那个曾在脑海里盘旋的小世界,此刻正在屏幕上有规律地跳动着。楼下面包店飘来刚出炉的香气,和游戏里的虚拟世界奇妙地重叠在一起——这不正是创造的魔力吗?


渝公网安备5001150200098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