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市场后头那栋老居民楼里,总能看到个戴圆框眼镜的男孩蹲在台阶上写作业。他叫陈小北,书包带子永远有一截耷拉在地上,校服领子歪歪扭扭的,可你要是凑近看他的练习本,准会被密密麻麻的航天器草图惊掉下巴。
一、铅笔盒里的秘密图纸
陈小北的书桌抽屉像哆啦A梦的口袋,掏出来的东西能把教导主任气出高血压:缠着胶布的望远镜镜筒、用橡皮筋捆着的《航天器推进原理》复印件、还有半块啃得坑坑洼洼的压缩饼干——他说这是提前适应太空食品。
- 每日必做清单:
- 6:30AM 边背抛物线公式边挤公交
- 午休时间 溜去图书馆蹭《航空知识》杂志
- 放学后 在修车铺捡废弃轴承当火箭模型零件
1.1 天台上的"发射基地"
顶楼水箱后面藏着陈小北的"指挥中心",这里能看到整片星空。上周他在这儿用二踢脚改装的小火箭,把同桌李小胖的塑料水壶崩到了隔壁楼阳台,现在教导处黑板上还挂着"严禁私造飞行器"的通告。
| 现实困境 | 梦想对策 |
| 物理考试不及格 | 手抄钱学森笔记三大本 |
| 模型材料费告急 | 承包全班自行车修理业务 |
| 家长认为不务正业 | 用航天育种原理帮家里菜地增产 |
二、少年航天局的诞生
那年冬至,陈小北在科技馆偶遇了刚转学来的林笑笑。这个能把《星际穿越》台词倒背如流的姑娘,居然能徒手画出完整的卫星轨道计算图。他们在消防通道里边啃烤红薯边达成的合作协议,后来被校史馆称为"红薯盟约"。

说来也怪,自从"少年航天局"挂牌成立,废弃的美术教室就成了神秘据点:
- 窗台上晾着用修正液涂白的火箭模型
- 储物柜里塞满从实验室"借"来的镁条
- 黑板报变成《从牛顿定律到逃逸速度》科普专栏
2.1 操场上的"地月转移"
三月春风裹着柳絮乱飞时,他们真的用改造过的无人机把仓鼠"胖头"送上了三十米高空。教导主任追着定位信号跑过三个街区,最后在煎饼摊前逮住正给仓鼠喂火腿肠的"宇航员"们。据《青少年科技创新》杂志记载,这次事件直接促成了校规第38条修订。
| 传统教育模式 | 创新实践方式 |
| 课堂讲授万有引力 | 用甩水桶模拟离心运动 |
| 实验室验证抛物线 | 在篮球场实测投篮轨迹 |
| 书面考试评估能力 | 用火箭模型载荷数据打分 |
三、银河补习班的夏天
中考前三个月,陈小北突然在数学卷子上画满卫星轨道图。当所有人觉得这孩子要完蛋时,他却在《中学生航天知识竞赛》中捧回了金奖。老校长戴着老花镜研究获奖论文时,发现致谢页写着:"感谢小卖部王叔赞助的502胶水,还有传达室李大爷没没收我的陀螺仪。"
那个七月格外炎热,少年们在物理老师家空调外机上做隔热材料实验,结果把人家空调搞了。但据《青少年科学报》报道,这个意外催生了他们的首个国家专利——用外卖保温袋改造的航天器隔热层。
蝉鸣渐弱时,陈小北站在新校区天文馆门口,校服口袋里还揣着半截粉笔头。他仰头望着玻璃幕墙上的反光,恍惚看见自己设计的探测器正掠过火星奥林帕斯山。远处传来林笑笑喊他搬器材的声音,空气里有淡淡的铝合金和梦想的味道。

渝公网安备50011502000989号